市場格局將變,國產動力鋰電池企業處境不理想
來源:高工鋰電網
2014年下半年伊始,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緊鑼密鼓地出臺各項利好政策,不斷刺激中國的電動車市場,昨天(5月5日),由80多位來自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產業界的官員、學者、企業家共同發起成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北京成立,科技部部長萬鋼強調要加強電動車的核心技術突破,這也說明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即將走向快速發展的車道,對中國動力企業來說也是一個絕好機會,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機會,國內動力鋰電池企業準備好了嗎?
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GBII)預計,2016年中國車載動力鋰電池產量將達到5890MWh,是2013年的7.3倍。據業內人士透露,2014年跟2013年相比較,情況有了明顯的好轉,其公司第一季度所接到的一批訂單甚至能高達百臺,他預計2014年下半年銷量將會有明顯的增加。而在2013年銷量幾乎是處于停滯的狀態,每批訂單基本上是不足十臺。然而,面對這個千載難逢的市場機會,國內電池動力企業要想趕上這班車,需要克服不少困難。
從現階段來看,國內目前的動力鋰電池企業的境遇并不理想,在日后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壓力可能會更大。得益于第一輪的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在此期間,部分的動力鋰電池企業得到了存活并且發展壯大。據悉,國內生產動力鋰電池的企業有好幾十家,但是真正與各大車廠存在合作關系并且得以實際運營的動力鋰電池廠家僅十家左右。例如,在天津,汽車企業是清源客車和比亞迪,電池供應商來自的是天津力神和比亞迪;在北京,示范性的新能源的汽車主要是北汽集團和長安汽車,電池分別采用的是東莞ATL和北大先行;在江浙地區,汽車供應商主要是杭州眾泰、康迪車業等企,電池基本上也是由萬向、中航鋰電等幾家電池廠提供。
地方保護性政策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部分電池企業(其中包括磷酸鐵鋰電池企業)得以存活并發展。然而,隨著主流的國產品牌車企開始選擇外國品牌的動力電池,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在地方保護這方面的優勢可能會逐漸消失。例如北汽集團開始采用LG的電池,而上汽集團的電動汽車開始采用A123的電池。
隨著國內主流汽車廠商紛紛開始采用日韓的電池,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將會面臨新的壓力。未來,動力電池市場格局會出現較大的變化,國內企業不僅僅要面對國內同行的市場沖擊,同時也面臨國際巨頭搶占中國市場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壓力。
|